光復鄉

(Alva 巴奈 整理. 以下內容參考自光復鄉網站公開資料)

光復鄉,舊名稱叫「馬太鞍」。往昔普種樹豆,所以光復鄉又被稱為樹豆鄉。樹豆的阿美族語叫珐太鞍﹝Fataan﹞,馬太鞍因而得名。

另有一說,謂光復鄉馬錫山.狀似馬鞍,因而得名叫馬太鞍,這可能是望字生義,想當然爾的說法。
地方耆老及文史工作者都認為應以樹豆阿美族語之說較為正確。

台灣光復後,國民政府遷台,迨至民國36年3月正式成立設鄉,由於是在台灣光復之後新設之鄉鎮,遂定名為「光復鄉」,此乃光復鄉名稱之緣由。

曾經經濟繁榮的光復鄉到民國60年人口數還有近2萬4千人。現今因糖廠已不再製糖,蔗工與技術人員紛紛外移,依據102年二月份資料顯示人口數僅剩約1萬4千人,人口遞減快速。,

光復鄉在清朝時期,因地廣人稀、交通不便,故僅有少數阿美族人聚居,迨至清咸豐七年後,始有閩、客籍人士自西部陸續遷來,民國38年間國民政府遷台始有直接來自大陸沿海福建、廣東等地之外省籍人士移民來此並落腳定居,人口日漸增加。至今形成有阿美族、閩、客籍及內陸諸省移民至此之外省籍人士,鼎分為三,成為民族之大熔爐。

現在的光復鄉由於景色宜人、風景秀麗且交通便捷(台鐵與公路局省道花東縱貫線穿梭鄉境。又有光豐公路可通往東海岸的豐濱鄉),光復鄉位處花東縱谷遊憩及觀光勝地的居中位置。

光復鄉景點推薦:

大農大富農場(林務局開發)

馬太鞍濕地

花蓮光復糖廠

吉利潭

太巴塱部落(適合喜愛尋幽探古的文化人)

美食與小吃推薦:

蒙古蛋餅

高麗菜餅

台灣鴨莊(便當)美食

紅瓦屋原住民風味餐

大富麵店(廢棄的大富火車站前)

光復鄉服務業介紹推薦:請點選按下